原文
法则天地,合同于道
在《内经》《素问》的《上古天真论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法则天地,象似日月,辨列星辰,逆从阴阳,分别四时,将从上古,合同于道,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。
按照白话来讲,是说,这样的人能够根据天道、地理的变化,就是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,制定出人的行为规则、法则,仿效日月盈亏、升降,取类比象人体的生理功能,区别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,推演判定人体的变化,顺从、适应自然阴阳的消长、盛衰变化,分别春夏秋冬四时来调养身体,追随上古真人们的养生行为,了解了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,同时能够顺着天道去做,行为基本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,因此也能增益寿命,但生命会有竭尽的时候。
应用
本条重点讲的是“法则天地,合同于道”的养生原则,下面就简要介绍《内经》的“四季养生法”。
01
春季的养生方法
春季是自然界阳气生发之时,顺应天地生发之气来养生是春季养生的重要法则。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,情志的愉悦、舒畅,能够促进人们肝气的正常生发和调畅;而悲伤、恼怒等不良情绪,容易导致肝气抑郁,引发疾病。
春天自然界和人体都是阳气刚刚生发,但是还没有完全旺盛,中医叫“少阳”。因此,人们在春季的日常生活中,既要注意“春捂”防寒,又要适当运动,以助于人体“少阳”之气的生发。春季“人气始发”、人的阳气刚刚发生,起居上要做到“早起”,是顺应阳气的生发之性;而“早卧”,则是防止初春阴寒之气伤害“少阳之气”。
肝脏具有“体阴而用阳”的属性,就是说肝脏是藏血的脏器、为“体阴”,功能上主管疏泄、为“用阳”,因此,饮食上适度食用属阳的“辛”味,如韭菜、洋葱、香椿等辛香蔬菜,可使肝气生发,改善“春困”不适;而“酸”味属阴,少量食“酸”,像西红柿、橙子、山楂、柠檬、石榴、橄榄等酸性食物,也有助于保护肝体,防止肝气生发太过,损伤肝阴。
02
夏季的养生方法
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,对应人体的心脏,所以夏季保养人体的“长养”之气,有助于心气的长旺与心脏温煦功能的正常发挥。
在精神情志养生上,要“使志无怒”,就是情志舒畅,防止阳气运行受到阻碍。“若所爱在外”,即使人体的阳气输布在外,情志上保持欢快、舒畅,做到神清气和,胸怀宽阔,尽量避免急躁、恼怒的情绪,以防阻碍心气的宣发之性。
夏季“天地气交”,适当做一些运动锻炼,有助于“华英成秀”,即有助于人体“精气”的产生。但夏季气候炎热,必须注意防暑,以防阳气偏盛损伤阴液。既要有“若所爱在外”的宽阔胸襟,又要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平和心境。
夏季人体的阳气疏散于外,相对而言,在内的阳气相对较弱,因此饮食上既要吃西瓜、绿豆等寒性食物,起到清热解暑、养阴生津的作用,还要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凉菜、生冷瓜果等损伤脾胃的阳气,所以自古就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养生谚语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:“有春夏不能养阳者,每因风凉生冷,伤此阳气。”
03
秋季的养生方法
秋季自然界阳气收敛,阴气渐长,对应人体的肺脏,顺应秋季内敛的特性,有助于人体精气的收藏。因此秋季养生就应保养此“收敛”之气。
肺脏在志为悲,阳气收敛太过,容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,因此常有“悲秋”的现象。所以在秋季,既要淡泊宁静,收神敛气,保持内心宁静;还要保持乐观开朗、宽容豁达的性格。
日常生活中,人们要“早卧”,有助于阴气的生长,保证阳气的敛藏,也要“早起”,适当运动,以防“悲秋”。
秋季天气干燥,饮食上应该少食辣椒、韭菜、大葱、生姜等辛温发散的食物,避免过燥伤阴,从而预防秋燥病的发生。宜多食梨子、甘蔗、百合、山药、桑葚等甘凉养阴的食物或药食两用物品,起到养阴润肺的功效。秋季人体阳气内敛,过食寒凉,容易导致寒气敛藏于内,造成“脏寒生胀满”之类的疾病,因此,应尽量少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。
04
冬季的养生方法
、
冬季是自然界阳气内藏的季节,对应人体的肾脏,人体的阳气也顺时敛藏于内,因此冬季养生主要是保养人体的“闭藏”之气。
冬季严寒,生活起居上要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一方面早卧可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的潜藏、阴精的积蓄,另一方面晚起以防天寒之阴气损伤人体的阳气。所以要躲避严寒,保持身体温暖。
冬季或冬至被认为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,一是顺应“冬藏”之性,以养阴精,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、和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,如鸡肉、牛肉、羊肉、狗肉、蛋类、豆制品、核桃、栗子、桂圆、红枣等都是绝好的冬季应季养生食品;二是冬至节气一阳生,就是说这个时段阳气从此开始生发了,乘此进补,有利于补品的有效成份发挥其最佳效能。民间有“冬令进补,来年打虎”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的养生谚语。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人先天皆有不足,唯有后天多爱自己!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对经方有兴趣者, 可加QQ群577262550,
微信jrbchk交流
投稿邮箱: 53283977@qq.com